.
您所在的位置:首 页 >> 艺术体育  
走进渭南红色典藏“博物馆”
.
www.0553.me   2011-6-23 10:54:28  李西成  

  6月21日,天上下着蒙蒙细雨,渭南市县处级领导学习班即将结束,红色文化传承人雷转运举办的“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毛泽东同志生平图片展”展出。记者来到市委党校的院子里,只见雷转运忙着摆放展板,为学员准备展出图片。由于不停地来来回回的搬运,豆大的汗水不时地从他的脸上滚落下来,展板还没有摆好,就有不少学员陆陆续续围拢观看。

  雷转运摆好最后一块展板,欣然接受记者采访:“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收集这些红色文物,到现在已二十余年,收集的大大小小物件已十余万件。如今堆满了整整的三间房子,还有两三个仓库,很多东西都没法摆出来,地方不够。像今天展出的只是其中的很少一部分,展出这些东西,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来了解那段红色历史,感受中国共产党那段艰苦经历,牢记90年来党的艰辛历程,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。”

  随后,雷转运带记者来到位于湭河东岸的原渭南市行政干校家属院,参观了红色典藏博物馆。在这里记者看到,一套单元房被红色文物摆放的满满当当。

  客厅摆放着收藏到的巨型毛主席画像,屋里一面墙上挂了很多毛主席纪念章,一张床上堆起一摞一摞的红色书籍,另一间屋子则放了好几个大的毛主席石膏像,还有几个柜子里堆放了数以百计的各种书籍。雷转运说:“这里面有被国家列为现代文物的纪念章万余种,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毛主席像章,有金、银、铜、钢、铁、铝、瓷、玻、塑、竹、木、石、石膏等各种质地,千姿百态,最小者直径仅0.3cm。”说到这里,他找出了那枚只有0.3cm的纪念章,小小心翼翼地捧给记者欣赏,并讲述了这枚像章来之不易的故事:2000年的冬天,为了给小孩看病,一家三口到西安,安顿好孩子,他来到古玩市场转悠,发现了这枚微型毛主席像章。对方要价200元,可当时身上仅有200元,由于对老一辈革命家的崇拜,当时可谓爱不释手,一激动买了。回到医院,妻子说需要200元给孩子买药,让他去药房交钱。他只好拿出像章实话实说,当时气得妻子泪流满面。妻子借了200元总算交了药费。

  言谈之间,雷转运的爱人郝女士带着单位的同事过来参观。说起这枚微型小像章,郝女士还有些气,责怪雷转运为了一枚小像章,连娃的看病钱也敢花。说完之后,她拿起一对瓷杯向同事介绍:“这对瓷杯是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的纪念品,在上世纪60年代末期,中国人自行设计建设公路桥和铁路桥双层的南京长江大桥,这在当时达到国际的先进水平,有着特殊的历史意义。这是一位部队转业干部段师傅赠送的。”郝女士说:“这些年收集这些东西,没少和他吵。刚开始搞收藏,家里住的房都是单位分的,也就20多个平方,里面还得做饭,一半的地方被这些东西给占了,而且是乱七八糟的。”当记者问及从什么时候开始得到家人、亲朋的认可时,雷转运说:“因为兴趣,所以坚持。面对家人的不理解,自己只能一次次的劝导、说服,希望可以得到家人的支持与理解。等到后来,收集的东西有了一定的规模,办过几次展览,得到社会上的一些人的认可,家人和朋友也就慢慢的改变了想法,现在已经好多了,”说到这里雷转运开心的笑了。

  雷转运告诉记者:“有很多外国人都来这里参观过,像有来自英国、印度尼西亚、马来西亚以及新西兰等国的游客;国内北京、郑州、西安的以及本地的很多人都来这里参观。”

  几年来,雷转运的红色典藏博馆接待参观者数以万计,已成为渭南的特色文化。

  记者问雷转运不是中共党员,为啥热衷于对红色文物的收藏。

  雷转运说:生在红旗下,长在红旗下,从小接受红色教育,出于对毛主席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热爱,对党的历史崇敬,义无反顾的选择了红色典藏。

  据了解,雷转运长期坚持民间历史遗存的收集和交流,致力于社会文明的载体的积累和保护,其藏品绚丽多彩花样奇特,内涵丰富宽广,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。他热衷于红色收藏和历史研讨,积二十余年之功、倾心尽力,收藏资料与物件十余万种,并创办了雷氏博物馆,免费对外开放。其业绩先后为《南方周末》、《收藏》、《三秦都市报》、《陕西工人报》、《各界导报》、陕西电视台等十多余家媒体报道。

  

珠海妇科医院
相关新闻
.
 视觉焦点
渭南市企业家摄影协会
渭南市企业家摄影协会
我市举办迎新年越野赛
我市举办迎新年越野赛
首届《青春之梦》渭南
首届《青春之梦》渭南
绚丽夺目的渭南民间非
绚丽夺目的渭南民间非
 文章排行
1. 渭南市企业家摄影协会成立
2. 第二届院士精品书画展开幕
3. 市体育中心球类馆建成
4. 我市两队员将参加2014年全国青年皮划艇锦标赛
5. 全市68所学校体育设施面向市民开放
6. 我市召开发展繁荣秦腔艺术座谈会
7. 我市举办迎新年越野赛
8. 首届《青春之梦》渭南百姓之声书画扇面小品展
9. 秦腔《家园》魅力无限西安公演场场爆满
10. 绚丽夺目的渭南民间非遗艺术